本質

如果說這些年來的際遇,讓我有什麼重要的學習的話,也許我所學到最寶貴的一件事,就是逐漸不再被外在的虛名所吸引。

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苦,無論是多麼有名望的人,或是平凡無奇的人。我們無法斷定,在外表之下的那顆心,是否如同外表一樣的光鮮亮麗,抑或是不值一提。

無論人們把未來的夢想描述得多麼美好,無論人們怎麼勸誘,我都會試著靜靜地聽,然後想一想,這和我有什麼關係?我能夠從中間學到什麼?對於別人的邀請,什麼樣的回應是適宜的?我真的有熱情和能力,為他人和自己帶來助益嗎?如果能對我產生正向的意義,我就會進一步思考如何促成這件事情的成功。

每一件事情的成就(或是不成就)都有其因緣。有時一個好的名望和身份地位,是促成因緣成就的催化劑,但有時卻並非必要因素。一旦明白因緣聚散,就不會太過於在意外在的評價。重要的是,在成就這些有意義的事情上,自己究竟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?

前天看著「法鼓大學一人一故事劇團」進化成「這一團」,感到非常開心。有人說這是因為當初有我的參與,不過我卻不這麼認為。這一團能有今天的成就,是夥伴們一直不懈努力和許多人支持的結果,從來就不是某個人的給予所能成全。明白箇中因緣,全無攀緣必要。也許我曾經給予些什麼,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們留下了什麼,又決定成為什麼。

昨天參加Tic100競賽社會企業組的議題匯談,也遇到類似的感覺。很開心今年在劉慶聰執行長的大力推動下,把社會企業納入競賽主題,同時也受到許多團隊的青睞。特別開心的是,有11隊參加光原社會企業的主題(雖然是社企領域中最少隊伍參加的主題),大家可以一起來集思廣義,思考如何連結消費大眾和原住民。

匯談結束時,一位同學問我是不是經常在舞台上演說激勵他人。從他的觀察中,我的分享似乎具有一定程度的激勵作用,而且看起來我在舞台上也很自在。和他分享了我有從事劇場工作和公開演說訓練,他似乎有所理解。也許他並不知道,其實我特別為了今天的簡報做了許多思考,選擇了一些切入點激勵他們,同時觸發他們能有更寬更廣的想像。

從他們一開始所提交的企劃書中,發現了大部份的團隊受過良好的訓練,同時也擁有某種框架和限制。社會企業不單純只是一個提問和相對應的解答,而是一種新的改變的可能。在這種可能之中有無限多種方法,我們需要不斷地探索,並選擇適合當下因緣的方式開始我們的行動,以促成我們渴望的改變發生。

那些我們曾經想像過的事情,除了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想去發展之外,也許更重要的是回到情境中去觀察,去理解,去體會。因為想像脫離了現實,就只是想像。我的創業夥伴常常會說,很多人是在台北看天下,指的便是很多人根本不了解部落的狀況,還以為和他們平時的生活環境一樣。過去和我們合作的人中,也曾有頂著國外最高學府EMBA光環的專家,但是在他們的眼中所看到的成功,或許只是利潤和市場累積而成的數字和圖表。我不能說這樣子不好或是不重要,但是這絕對不是唯一的標準或道路,這也許只是眾多環節中很小的一個階梯而已。沒有這個階梯也許會失敗,但只有這個階梯卻解決不了任何問題。

在現行的學科概念下,所有的專業中都隱藏著對整體的割裂,而專業者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掉入一種專業的框架之中,為此新的跨界的需求便產生了。所謂的跨界,本質上是回歸自然的整體性,讓我們從專業的陷阱之中走出來,更進一步的還原我們原有的可能性。無論是學位或是證照,雖然有其功能,但表象的存在只是能是種參考,學習與學位和證照並無一定的關係,真正的學習力展現在每一次的實踐裡,每一刻的生活裡。

當我們正汲汲營營於世間表象的名利權勢時,生命卻一點一滴的流逝。為了滿足「升級」的標準,我們花費了大半的精力和時間,來踏入別人為我們設計好的圈套裡。我們為此得到了表象的尊嚴,卻犧牲了本質與無窮的可能性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